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CLDAS气温实况融合产品在兰州和武威的检验评估及
偏差订正
郭润霞, 刘新伟, 王一丞, 刘娜, 周子涵
干旱气象    2024, 42 (1): 146-155.   DOI: 10. 11755/j. issn. 1006-7639(2024)-01-0146
摘要74)      PDF(pc) (13418KB)(164)    PDF(mobile) (13418KB)(188)    收藏
为更好地理解格点融合实况数据与观测数据的差异和代表性,利用甘肃兰州和武威两地站点
的观测数据对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MA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CLDAS)地面2 m气
温融合产品进行检验评估及偏差订正。结果表明:(1)逐小时气温和日最低气温融合产品的平均误差
总体为负值,较实际气温偏低,且在2 500 m以下误差随海拔上升而减小;日最高气温融合产品平均误
差在海拔1 500 m附近为负值,1 500 m以上误差变为正值且随海拔升高而增大;日最高和最低气温误
差较逐小时气温误差偏大,但平均误差均在2 ℃以内。(2)通过近网格点检验,发现逐小时CLDAS气温
产品白天与实况相近,夜间较实况偏低0.2 ℃;日平均气温CLDAS融合产品总体较实况偏低1 ℃,兰州
城区产品偏差相对较小;30 ℃以上高温天数融合产品与实况分布基本一致,但在兰州城区,CLDAS融
合产品的高温天数较观测天数偏少。(3)线性回归法和递减平均法对CLDAS气温融合产品都有一定
的订正效果,递减平均法订正效果更优且在高海拔地区订正效果更明显。CLDAS气温实况融合产品
在兰州和武威两地能较好地反映气温变化特征,但日最高、最低气温误差较逐小时气温大,且在复杂
地形下误差相对较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1981—2018年甘肃省极端暴雨天气过程的气候与环流特征
刘新伟,王澄海,郭润霞,杨晓军,狄潇泓
干旱气象    2021, 39 (5): 750-758.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1)-05-0750
摘要486)   HTML327)    PDF(pc) (4717KB)(2151)    收藏

利用甘肃省1981—2018年81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重点分析甘肃省不同落区极端暴雨天气过程的气候与环流特征。结果表明:(1)甘肃极端暴雨天气过程主要发生在河东地区的陇南、天水、平凉、庆阳一带,强降水中心集中在陇南的康县、徽县;按照降水落区,可划分为陇东型、陇南型、陇东南型和分散型4类。(2)甘肃7—8月最易出现极端暴雨天气,8月中旬最多,陇南出现时间早于陇东,且暴雨的夜雨特征和对流性特征较为显著,陇南和陇东南暴雨的夜雨特征较陇东更为明显。(3)近38 a甘肃极端暴雨过程存在2.5、5、10 a尺度的周期,其中2.5 a的周期振荡最明显。(4)甘肃极端暴雨天气与副高密切相关,暴雨落区与副高位置关系显著,陇东型还与北部高压脊底部的偏东气流有关,分散型还与南海的热带低压有关,陇南型和陇东南型还取决于高原短波槽的强度及位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3·15”北方强沙尘暴天气成因分析
段伯隆, 刘新伟, 郭润霞, 宋强, 狄潇泓, 段明铿
干旱气象    2021, 39 (4): 541-553.  
摘要540)      PDF(pc) (14316KB)(1645)    收藏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风云4A卫星资料、植被覆盖资料及NCEP FNL再分析资料等,分析2021年3月14—18日席卷我国北方的大范围强沙尘暴天气的形成机制、传输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等。结果表明:(1)前期干旱少雨、气温偏高及对应的北方大部植被覆盖度偏低,为强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很好的沙源条件。(2)此次沙尘天气是在蒙古气旋强烈发展及其后部冷高压共同作用下发生的。(3)沙尘过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地面冷锋后部的大风过境造成,集中发生在华北、东北等地;第二阶段受前期没有消散的高空沙尘南压扩散及沙尘回流造成,集中发生在西北地区。(4)对水平螺旋度、混合层高度以及垂直速度等物理量的分析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起沙条件不足,沙尘天气主要受上游沙尘输送影响。我国东部沙尘主要由蒙古国南部区域起沙贡献;而西北地区沙尘主要由蒙古国及其自身产生的沙尘贡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